流感肺炎,神疲乏力、头痛、四肢酸痛、烦躁、高热、口干、咽干、咽痛中药治疗处方
流感肺炎属中医“时行感冒”“肺热病”范畴,结合症状神疲乏力、头痛、四肢酸痛、烦躁、高热、口干咽干咽痛,辨证为热毒壅肺、气阴耗伤,治疗需兼顾“清热解毒、宣肺平喘、益气养阴”,以下为具体中药处方:
一、核心方剂:
【方名】
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。
【处方组成】
麻黄6克 杏仁10克 生石膏30克(另包,先煎) 金银花20克 连翘15克 知母12克 黄芩12克 板蓝根20克 桔梗10克 牛蒡子12克 太子参15克 麦冬12克 芦根20克 生甘草6克。
【方解】
清热解毒、退热利咽:生石膏、知母、黄芩清泻肺热,解高热烦躁;金银花、连翘、板蓝根清热解毒,对抗疫毒;牛蒡子、桔梗利咽止痛,缓解咽干咽痛。
宣肺平喘、缓解表证:麻黄、杏仁宣肺平喘,改善肺炎所致的肺气不畅;麻黄配合金银花、连翘疏散表邪,缓解头痛、四肢酸痛。
益气养阴、扶正防变:太子参补气健脾,缓解神疲乏力;麦冬、芦根滋阴生津,改善口干、咽干,防止高热伤津。
调和诸药:甘草协调药性,防石膏、黄芩苦寒伤胃。
二、随症加减调整
①. 高热持续(体温≥39℃):加青蒿15克(另包,后下)、柴胡12克(增强透热退热之力),或加安宫牛黄丸(1丸/日,化服,高热烦躁甚者短期使用)。
②. 咽痛剧烈、吞咽困难:加玄参15克、射干10克、蒲公英20克(清热解毒、利咽消肿)。
③. 咳嗽痰多黄稠:加浙贝母12克、瓜蒌皮15克、鱼腥草20克(清热化痰、清肺解毒)。
④. 神疲乏力明显(气虚偏重):太子参改党参15克,加黄芪15克(益气扶正,提升免疫力)。
5. 烦躁失眠、口干欲饮:加栀子10克、淡竹叶10克(清心除烦)、天花粉15克(生津止渴)。
三、服用方法
每日1剂,水煎2次,取药液400毫升,分早晚2次温服(高热时可4小时服1次,少量频服)。
生石膏打碎先煎30分钟,再加入其他药材;煎药时可加少量冰糖调味(避免过苦伤胃)。
四、配合调理措施
①. 饮食支持:忌辛辣、油腻、过咸食物,宜清淡流质饮食(如小米粥、梨汁、藕汤),少量多次饮用温水(每日2000毫升以上),补充水分防脱水。
②. 退热护理:高热时配合物理降温(温水擦拭额头、腋窝),避免捂汗(防止高热不退)。
③. 休息隔离:卧床休息,室内通风(每日2次,每次30分钟),避免劳累耗气,防止病情加重。
★.注意事项
①. 此证型病情较重,需密切监测体温、呼吸(若出现呼吸急促、胸痛、痰中带血),立即就医排除重症肺炎、呼吸衰竭等危象,不可单纯依赖中药。
②. 若服药后出现腹泻,可减少黄芩、板蓝根剂量,加炒白术12克、茯苓15克健脾护胃。
③. 儿童、老人或体质虚弱者,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调整剂量(如石膏减量、太子参增量),兼顾清热与扶正平衡。
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结合血常规、胸片等检查结果动态调整处方,必要时配合西医抗病毒、抗感染治疗,提高疗效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平台导航,正规杠杆平台,线上实盘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