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越来越多人发现,印度这招“反倾销”又来了,这次轮到光伏膜了
你有没有发现,这几年只要是咱们中国出口的东西,稍微便宜点、质量还行,印度那边就容易“警觉”起来?这不,最近又来了——印度对中国产的太阳能封装膜搞反倾销调查,听着挺专业,说白了就是:你们卖太便宜,我们怀疑你们是故意倾销,想把我们本地企业干趴下。
这次盯上的是POE和EPE膜,听着冷门,但其实特别关键。太阳能板能扛风挡雨用个二十年,全靠这层膜护着。以前大家不注意,现在一查,好家伙,印度市场里八成以上都是中国货。价格低、性能稳,谁不买?可正因如此,本地那几家做材料的小厂坐不住了,联合一家叫RenewSys的公司直接上告,说“我们活不下去了,都是中国货压的”。
说实话,这剧情真不新鲜。几年前他们对中国的光伏玻璃加税,也是这么一套说辞。结果呢?表面是保护本土产业,实际是借机抬价,最后安装太阳能的项目方叫苦连天。现在轮到膜了,套路几乎一模一样:先申请调查,拖个大半年,期间关税可能猛涨,逼你交保证金,企业要么放弃市场,要么咬牙硬撑。
我认识一个做外贸的朋友,他们厂就在做这类材料,听到消息当天就开了紧急会。30天准备应诉材料,听着不少,其实根本不够用。光是成本数据、出口价格、客户证明就得翻好几遍,还得请当地律师,一来一去全是钱。关键是,印度那边审查标准一向模糊,你说你没亏本卖,他非说你国内售价更低,算下来就是倾销——这账怎么算都说不清。
但最让人担心的,还不是这一次调查。而是咱们有些企业,到现在还抱着“低价冲量”的老思路。一个产品刚出海,拼价格没错,可如果十年了还是只会降价,那真怪不得别人拿你开刀。印度这市场,说白了就是个“又爱又恨”的角色:要订单找它,要麻烦也找它。政策变脸比翻书快,今天欢迎你,明天就查你。
不过话说回来,也不能全怪企业。谁不想搞技术升级?可研发投入大,周期长,不如降价出货来得快。再加上国内同行内卷严重,你不降,别人降,最后大家一起踩着底线跑。结果呢?海外市场一设防,最先倒下的反而是自己人。
所以这次的事,与其说是危机,不如说是提醒。单一市场依赖太重,风险太大。东南亚、中东、拉美,哪儿不能卖?我看到已经有企业在土耳其建厂,借道进欧洲;也有公司干脆转攻高端胶膜,耐高温、抗老化,价格翻倍也有人买。这才是出路——不是跟对手拼谁更便宜,而是拼谁更不可替代。
当然,短期该应对还得应对。30天时间紧,但该交的材料、该找的代理,一步都不能少。可长远看,真别再幻想“一招鲜吃遍天”了。全球贸易早不是谁便宜谁赢的时代了,拼的是韧性、是布局、是能不能在别人设限之前,先把自己变得难被取代。
说到底,印度这一查,查的不只是几片膜,更是咱们出海企业的成熟度。你还觉得靠低价就能横扫天下吗?我看悬。
你也在做外贸,或者关注光伏行业吗?最近是不是也感觉,光有成本优势,越来越不够用了?
配资平台导航,正规杠杆平台,线上实盘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